江城英烈-----张明硕
2001年3月24,坐落在松花江畔的吉林市,春寒料峭,阴霾的天空飘着清雪,松花江面上刺骨的寒风吹打在人们的脸上,有股钻心的凉。十二时五十分,守护吉林市龙潭山铁路桥的武警吉林省总队四支队三中队接到有人落水的报告,排长杨剑立即拉响了警铃。
刚刚要准备午休的战士们听到警铃声,纷纷从床上跳下来,有的战士顾不上穿衣服,有的战士赤着脚板向江边奔去。来中队部准备请假给女朋友寄信的四班长张明硕和炊事班战士王麒松跑在最前面,他们边跑边脱掉身上的警服,赶到江边奋不顾身地跳进只有零上2摄氏度的冰冷江水中,以最快的速度游向落水者,抓住落水者的双肩向岸边游去。由于江水湍急,张明硕、王麒松筋疲力尽,他们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落水者托给战友,随即被滔滔江水吞噬。
张明硕,1979年11月出生在山东省即墨市移风镇大坝村。也许是生长在革命老区的缘故,张明硕从小对军人就有一种偏爱。1996年12月,他如愿以偿地成为武警吉林省总队四支队的一名战士。
入伍以后张明硕如鱼得水,在部队的大熔炉里,他以满腔的热忱忠实地履行着一名军人的神圣职责。一次,他在中队副指导员的带领下与另外几名战士在岸边菜地里劳动,突然发现一地方青年落水,这时只见副指导员纵身跳入江中,凭着过硬的游泳技术将落水者救上岸。事后,他问副指导员,如果你真的遇到不幸你会不会感到后悔,副指导员坦然的说,军人就是人民群众的保护神,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我们军人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惜牺牲自己全力去救助。副指导员的一番话在张明硕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回到中队后,他在给父母写信时这样写到:“爸爸、妈妈,儿子决定在部队干一辈子,无论部队安排我什么工作,我都会尽心尽力去干好,因为当兵不仅光荣,还肩负着军人神圣的使命。”张明硕这样说,从此也是这样做的。
张明硕深知要想当一名好兵,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1999年4月,他军校落榜后,就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三中队离吉林市一百五十公里的老爷岭执勤点参加执勤任务。未婚妻得知后在电话中劝他说,再有几个月你就复员了,没必要再去艰苦的环境吃苦受累,况且就算是部队把你留下了,一个月四、五百元钱能解决啥问题,还是现实点好,早点复员,跟我外出打工挣钱吧。面对未婚妻的极力劝阻,张明硕陷入沉思之中。他与战友说,虽然我没考上军校,但是我不能在人生选择面前愧对部队的培养。张明硕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对父母不尽孝不是好儿子,对国家不尽忠不是一个好士兵,要在最艰苦的工作条件中用优异的成绩去回报部队对我的培养。”到新单位的前一天,他找到支队首长要了几本带兵常识、人生哲学等书籍,准备在值勤的空闲时学习。张明硕到了执勤点后便贪婪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由于执勤点环境受限,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每天晚上他下岗后悄悄地披上大衣钻到厨房借着烛光开始读起书来,一读就一、两个小时。天越来越冷,在深夜中苦读时他被瑟瑟的寒风吹得浑身发抖,但他仍然继续坚持着,半个月就学完了带来的那几本书,写下了二十余篇近万余字的学习体会。这时仅有的几本理论书籍已无法满足他的求知欲望,当战友上街时,他便让他们给捎回几本书。通过近半年多孜孜不倦的求索,张明硕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都有了一个新的飞跃。他首先在班里开展了月读一本书,周写一篇文,日练二十字活动,用自己的学习带动其他同志的学习,班里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成才的文化氛围。2000年10月,大队组织了理论文化知识考核,他所带的班名列前茅。
张明硕带兵特别有方法。战士小丁入伍时间不长,想家的念头比较强烈,他为了达到回家的目的,写信让同学拍了一封母病危的假电报,张明硕班长得知这一真实情况后,没有当时指出拍假电报的真相,而是通过与他共同探讨人生哲理,使小丁明白一个又一个做人的道理,最后他主动向班长表白拍假电报的过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年底小丁被评为优秀士兵。
张明硕视战友如亲兄弟,平常总是乐于助人。每年新兵下班前,他总要组织老兵开展“送温暖”活动。新兵刚一下车,热腾腾的面条便端到他们面前,并准备了信纸,让新兵写信给父母报平安。每当新兵想家哭鼻子的时候,他就像兄长一样来到新兵面前谈心唠家常,给他们讲老兵的故事,伸出温暖的双手来抚平一颗颗不平静的心,不到半个月新兵便能适应部队的生活。2000年9月的一天,张明硕晚上下岗回来,见战士贺国庆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时常独自叹气,第二天张明硕就主动陪他一同站岗,询问近期情况,原来由于家庭条件困难,父亲的哮喘病又犯了,无钱买药,使他整天愁眉不展。第二天,张明硕借外出购物之机,悄悄给贺国庆家寄去一百元钱。贺国庆的父亲接到钱后,给贺国庆回信写到:“儿子,你寄给家里的钱我已收到,我的病情已基本得到缓解,不要给家寄钱了。”贺国庆接到信后,很是吃惊,自己没有给家里寄钱,父亲怎么平白无故又多个儿子。后来,战友告诉他,是班长把自己的津贴钱寄到了他的老家,帮助父亲度过难关。
张明硕转为士官后,相处了两年的女朋友,给张明硕下了最后通碟,如果不复员就分手。几天前,张明硕接到了女友的分手信,经过几天思考后,张明硕以一名军人特有的坦诚与豁达给女友写了一封回信。在他的遗体被打捞上岸时,战友们在他的衣兜里发现了被江水浸湿的这封回信。
回信内容:
(媛:
在焦急渴望中,终于收到你的来信。展开信后,我的血凝固了,我日夜盼望的却是一个分手的结局。
你向我提出分手,现在看来,都是我的“固执”造成的,当初你曾多次劝我脱下军装,和你一起到深圳闯天下,但是,我却让你失望了。你有你的理想和追求,我也爱我的这摊事业。我热爱部队,喜欢部队的生活,要我脱下军装真的不能。我不能给你更好解释,只希望我们能给予对方理解。
明天你就要走了,带着家人的期盼,也带着你的牵挂离开了亲人……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前天晚上,我本想打电话给你,但没拨完号就放下了。七天,七天,七天没有你的任何信息。难道真正的爱情可以用七天时间来衡量吗?七天的等待却换来你我的分手。但是许多事情是容不得解释的,就像我当初留在部队转士官一样,从开始便注定我今生无悔的选择。
在人生选择面前,我一次又一次让你失望。我不想解释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想说真诚的爱情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正如你所说的“挫折会来也会过去,泪会流下,也会收起…….”
媛,分手对你我来说打击确实不小,我承认是我的错。你要走了,带着无奈和迷茫离开了故乡。
你走得那么突然,我也不想伤害你的心。但是我觉得,两人之间需要理解是多么重要,理解啊理解,真的是那么难吗?……
好了,既然你已决定要走,我也不想伤害你的心,希望你在他乡能顺心,创出一番天地,早日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多多珍重,珍重……
此致
敬礼
明硕草于2000年3月24日
这封没有寄出的信成了他最后的遗言。
张明硕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又一次证明了军民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他以勤恳、助人、好学上进的精神,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1年3月24,松花江畔的这次生死大营救,使两位可亲可敬的年轻战士,带着他们无悔的选择永远地离开了战友、亲人……
3月25日,北国江城下起了鹅毛大雪,漫天雪花好似为英雄送行。数以千计的市民冒着大雪来到横跨松花江的铁路大桥,在英雄牺牲的地方静静地伫立着,望着滔滔的江水,寄托无尽的哀思。
英雄静静地走了,但他们舍己救人的悲壮事迹轰轰烈烈地在关东大地上传颂着。
英雄静静地走了,但他们伟岸的身躯与他们的英名永远映刻在白山松水之间。(部队提供)